要使用单晶衍射仪培养高质量单晶,需从溶剂选择、晶体生长方法、样品预处理、环境控制、溶剂系统优化、分子结构特性、操作细节等多方面入手,以下为具体说明:
一、溶剂选择与性质
1.溶解度适中:溶剂对样品的溶解度应适中,溶解度太大易导致丛生晶体,太小则无法提供足够的溶质供晶体生长。
2.挥发度适中:溶剂的挥发度对单晶生长至关重要。挥发度太大,溶剂迅速挥发,可能导致晶体生长过快,质量下降;挥发度太小,则生长周期过长,效率低下。
3.透光性与温度传导性:溶剂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,便于观察晶体生长过程;同时,温度传导性要好,以便于控制过饱和溶液的制作与晶体生长过程的温度。
4.单一溶剂与混合溶剂:
单一溶剂系统:若能找到一种对样品溶解度与挥发度均适中的溶剂,可直接使用该溶剂进行单晶培养。
混合溶剂系统:当单一溶剂无法满足要求时,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,制成对样品溶解度与挥发度均适中的混合溶剂系统。例如,CH₂Cl₂/C₂H₅OC₂H₅、THF/C₂H₅OC₂H₅等。
二、晶体生长方法
1.溶剂缓慢挥发法:
原理:通过溶剂的缓慢挥发,使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,从而析出单晶。
适用条件:适用于样品量适中(10-25mg最佳)的情况。
操作要点:选择沸点适中(60-90℃)的溶剂,用棉花团轻轻过滤样品溶液,避免将滤纸纤维带入滤液;用保鲜膜封好容器口,用细针戳孔以控制挥发速度。
2.液相扩散法:
原理:通过不良溶剂缓慢挥发或液-液扩散的方式进入良溶剂,改变溶解度,使晶体析出。
适用条件:适用于样品量较少的情况。
操作要点:采用层铺法,上层为不良溶剂,中间为混合溶剂缓冲层,下层为良溶剂溶液;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:2-1:4。
3.气相扩散法:
原理:与液相扩散法类似,但通过气相扩散实现溶剂的转移。
适用条件:同样适用于样品量较少的情况。
操作要点: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,如DMF/C₂H₅OC₂H₅、MF/己烷等。
4.其他方法:
冷却法:通过降低温度减小溶解度,使溶液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。
水热法或溶剂热法:适用于特别难溶的化合物,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并生长晶体。
熔融微滴法:从熔融微滴中迅速收获单晶,适用于某些特定化合物。

三、样品预处理与纯度
1.样品纯度:化合物结晶前应尽量保证纯度,一般需达到95%以上。但若实在无法提纯,也可通过多次培养实现提纯。
2.样品预处理:样品溶解后应过滤以去除杂质。过滤时避免使用滤纸,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塞在滴管中下部进行过滤。
四、环境控制与观察
1.安静环境:培养单晶时应放到没人碰的地方,避免震动影响晶体生长。
2.定期观察:一般一两天看一次即可,观察时不要动到瓶子。可用亮度较高的手电筒照射,观察晶体的大小和光泽。
3.及时更换溶剂体系:对于明显不行的溶剂体系(如析出大量絮状固体或粉末),应及时更换溶剂体系重新培养。
五、溶剂系统与过饱和度的摸索
1.多溶剂体系试验:若样品量大,建议将样品均匀分成多份,同时试验多个溶剂体系,以减少培养时间。
2.记录与总结:做好每次培养的记录,包括溶剂体系、温度、观察结果等,以便总结经验教训。
六、分子结构特性对晶体生长的影响
1.刚性结构:拥有刚性结构(如苯环)的化合物比拥有柔性结构的化合物更容易析出单晶。
2.烷基链长度:化合物结构中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。
3.取代基类型: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。
4.叔丁基的影响: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,因为容易无序,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。